为增强出版数据传播性与学术影响力,推动新理念与新技术的交流与应用,《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组稿编辑出版《第九届BIM技术国际交流会会议论文集》,论文集将继续以电子稿形式发布,收录在中国知网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同时通过编委会审稿择优将发表优秀论文在《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国家一级期刊。欢迎各参会单位踊跃投稿!
一、征文要求
1. 本届大会接收中文或英文原创论文。论文应撰写会议内容主题相关的创新理论和应用成果,且未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及其他会议上发表过,来稿查重率控制在15%以内。全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最多不超过6000字,写作精炼,篇幅不宜过长,杜绝口语化表述。具体要求参照本通知《附件:论文写作标准规范要求》。投稿截止日期:2022年7月15日。
2. 为匹配中国知网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上网要求,投稿前应先登陆《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期刊官网http://tmjzgcxxjs.manuscripts.cn/一级栏目“在线期刊”下载“排版格式”,统一提交Word双栏排版,论文内容要素完整规范,登录注册期刊投审稿系统http://manuscripts.com.cn/tmjz上传稿件,将稿件文档命名、稿件页眉均注明“第九届BIM技术国际交流会+作者姓名+论文标题+手机号/微信号”字样。未按上述要求备注的无法识别为会议投稿,将不予录用在论文集。按专家审稿意见退修上传时可阅读系统页面上方“操作手册”独立完成。一经采用即视作同意版权转让及同意知网收录,发送录用通知后概不退稿。
3. 鉴于当前我国一稿多投、重复发表、随意撤稿、学术不端、侵犯版权等现象多发,严重影响学术生态,为进一步加强学术共同体自律,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恪守学术出版规范,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中国科协在下发各学协会团体文件中倡议遵循如下规定:一,遵守科研活动规范,确保研究成果真实可信。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实验的可重复性;不有意夸大研究成果和学术价值;不向公众传播未经科学验证的现象和观点;旨在推广转化科技成果,不故意夸大技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不隐瞒技术风险,要经得起同行评、用户用、市场认。二,确保论文撰写诚信规范。不参与任何有损国家利益、违反法律或违背道德的科研活动;不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或者伪造、篡改研究数据、研究结论;不通过第三方购买、代写、代投论文;论文署名和排序应基于对科研成果的贡献确定,不在无实质学术贡献的论文中“挂名”;导师、科研项目负责人不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侵占学生、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不擅自标注或虚假标注获得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等资助信息。三、坚决抵制学术造假、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抄袭剽窃等行为。如发现已发表论文存在相关问题,出版单位应及时发布撤稿声明,并通知相关论文数据库删除上网数据。
4. 会议论文集收录免费。会议论文集没有刊号。论文集收录论文不属于正式发表。择优发表在期刊的论文属于正式刊登发表,需按期刊规定缴纳版面费。
二、往届文集
1. 第六届BIM技术国际交流会——数字建造在地产、设计、施工领域应用与发展论文集(中国上海,2019年9月25日),文献篇数83篇,基金文献30篇。
2. 第七届BIM技术国际交流会——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创新发展论文集(中国广州,2019年9月23日),文献篇数92篇,622页,基金文献36篇。
3. 第八届BIM技术国际交流会——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协同应用创新发展论文集(中国 深圳,2021年11月10-11日),文献篇数85篇,共计592页,基金文献40篇。



三、稿件咨询
编辑部主任:樊毅飞 QQ:342182902 微信:tmxxjs
期刊官网:http://tmjzgcxxjs.manuscripts.cn/ 投审稿系统:http://manuscripts.com.cn/tmjz
出版单位:《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CN 11-5823/TU,ISSN 1674-7461)
期刊官网 审稿系统
附件:论文写作标准规范要求
1、中文前置部分
文章题目(精简提炼,不宜过长,限制字数);
作者姓名(学术论文作者只允许挂名实际著作人与贡献者,数量1-6人为宜,人数超量且不能作缩减的论文不予采录);
作者单位(挂的单位名称与数量与作者名称对应,作者单位挂名排序以原稿为最终版进行知网上网出版,为杜绝版权问题,不接受第一作者(包含其他挂名作者与单位)中途变更而导致勘误;作者姓名后边标有对应所在单位1,2,等的上脚标数字,该作者与该单位相对应,按数字正序标注;只写单位所在城市,不用写省份;单位所在当地邮政编码(禁止写成200000,300000等,需作者自行查询精准标注);
文章摘要(不少于300字,摘要应含有如下内容:研究目的、研究与实施办法、创新价值、结论及附带信息等内容;言简意赅,杜绝口语化表述;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禁止在摘要、关键词部分标参考文献上角标);文章关键词(不少于4个);
中图分类号(一般标为TU17,可根据文章研究方向标注1-3个不同的分类号,可从图书馆中图分类号书籍查询)、文献标识码(标为A)、文章编号(不用填写)。
2、基金项目与作者简介
首页设置页脚;
基金项目格式:课题名称“子课题名称”(编号:——),要求内容规范准确;
第一作者简介格式:姓名(出生年-),性别,现有职称,在单位所担任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缩短为一句话简短介绍,不必阐述履历和荣誉)。非在校学生不必写最高学历。在校学生写,例:“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简介格式:同上。
其余作者不作介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同一人的,只挂第一作者简介。
3、前言/引言部分
引言限制字数,不宜过长,切勿堆砌资料,不写引言部分的论文不予录用。
4、正文、图表
作者应自行校对润色加工后再投稿。
应使用规定的简化字,避免出现错别字、病句,例如“的”、“地”、“得”的使用要准确;规范化使用标点符号,杜绝出现大量基础常识性错误;科学名词术语和常见计量单位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例如:平方米统一用㎡表示;
插图位置准确,每张图分辨率高,像素清晰,图文混排,图片尺寸宽一般为6~7cm 或13~14cm;表格统一制作成三线表,表格禁止使用图片格式,表内数据用三位分节法表示,统一表内文字标点符号,表内每段句尾用分号,末行句尾用句号;图序与表序统一用图1,2,3……与表1,2,3……正序标注,切勿用二级或三级章节序号表示图序与表序,并写清楚图题与表注文字,图题放图片下方居中,表注放表格上方居中;与正文相应段落内容位置统一注明“如图*所示”、“如表*所示”字样,切勿漏标或标法不一致。
5、总结/结论
结论按条阐述;缺少结论的论文不予录用。
6、参考文献
根据实际引用文献以及参考查重检测结果将相关参考文献一并补齐,被采录的论文文献一般达到15条以上;务必在正文中相应引用文献的位置按照数字正序注明右上脚标[*],切勿漏标;文献务必按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出来的有效文献链接标注,撰写格式写全,包含:作者姓名(作者三人以上的只保留三人,后边用“,等。”表示;文献类型;文献名称;年份、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以上均要求完整准确,符合国家文献出版规范;对于参考文献是空白的论文,极个别特殊情况除外,一般不予采用;
凡是引用了《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发表过的BIM相关论文,可登陆期刊官网检索,将引用的文献出处信息进行复制添加。
7、英文后置部分
将与中文前置部分的文章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文章摘要、文章关键词完全对应的内容进行英文翻译,要求具备本专业术语英语翻译水平,可邀请本单位外事处、课题组等相关研究人员助译,或寻求专业翻译机构人工付费翻译;可借助网络自动翻译软件翻译摘要,但禁止复制粘贴整段自动翻译的摘要而导致大量错误,由此降低论文质量;仍存在如上问题的或不写前置部分英文翻译的,将通知重写、退修或退稿。
8、作者联系方式
作者需在审稿系统中登记第一作者/联系作者信息,包含手机号、微信号、QQ号、常用收稿邮箱、快递及邮发地址等。
中国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