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4):36-41.
基于BIM的基坑5D监测及3D地质模技术的应用使基坑建设过程的安全监测依靠可视化手段提高了基坑监测的工作效率,有效地降低了安全监测过程中的人为遗漏。同时该项目采用的3D GIS、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AR、VR、Google Glass等新兴呈现技术和移动媒体设备使项目管理、监理、监测人员对基坑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控更加有效。BIM技术在保利大厦基坑安全监测方面的拓展应用探索了基坑安全监测的新方法,并为BIM技术在基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应用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2010,2(1):47-52.
本文简述了ArchiCAD软件在鞍山市体育中心游泳馆设计中的应用经验。使用ArchiCAD进行BIM设计, 解决了本项目空间结构较为复杂的难题。更重要的是, 从方案设计一直到最后详细的施工图、项目表单、统计计算等, 全部在ArchiCAD中完成。完全的本土化和优化的工作流不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更改善了设计和图纸的质量。在协同工作方面, 通过IFC、DWG、3DS等文件格式的输入输出, 对建筑信息模型与结构、水暖电专业的数据交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而渲染、动画、虚拟现实等用于表现的成果都成为设计的副产品。
2017,9(2):84-87.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17.02.14
当前,限于各转换软件不能准确高效地将Revit模型与计算软件贯通,结构专业参与BIM设计时效率反而会降低。本文基于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等框排架结构,对设计流程和Revit软件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以Revit2016与STAAD.Pro的贯通为例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并对Revit提出了完善建议。
2014,6(3):1-8.
三维建模和造型是BIM及建筑CAD类软件核心的产品功能之一,本文对以往及当今市场最具影响力的BIM及建筑CAD类软件中使用的几何内核造型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通过对三种主要几何内核的评估、对比、测试及使用,得出关于BIM软件开发中几何内核选择及应用的规律及建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未来BIM类软件的产品设计及开发工作。
2015,7(6):27-30.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15.06.06
随着“云”技术与物联网进一步的发展与成熟,各种应用平台及各种终端使用数量急速增加,有效信息散落在海量信息中,专业用户在互联网中对有效信息获取和处理更加艰难,反而增加了设计管理成本。海量信息与信息获取的不对等,产生了更高的成本,而这也制约着专业利用信息的效率。成熟的同步云平台可以针对专业用户对信息需求有着专业性、高效性特点,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流程模式提高广大设计人员整体的信息利用水平,为设计管理提供便捷,缩减设计管理成本。
2024,16(2):40-45.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2.07
针对经天路图软件不能对多层状地质体的地基承载力进行快速分析的问题,基于3D WinForms控件Eyeshot,利用C#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19平台上研发了经天路图与地基承载力分析软件FLAC3D之间的接口程序。研发中采用了三角网算法、多层状地质体可视化算法和网格优化算法等。所研发的接口程序具有图形化显示界面,能够从经天路图读取多层状地质体地形数据,并根据地质勘探数据对地质体分层,能够在ANSYS中自动建立有限元网格模型,基于FLAC3D命令流自动完成网格模型读入与转换、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的定义等前处理工作并执行求解,能够自动导出常用分析结果并回传至经天路图。算例验证表明,采用接口程序对多层状地质体进行地基承载力分析,极大地提升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2024,16(4):102-106.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4.19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建筑行业正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建造技术与施工项目的有机融合已成为现代建筑企业转型发展和驱动增长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基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实践,深入探讨了数字建造技术,系统论述了BIM、无人机、无人船、三维激光扫描和3D打印等数字建造技术的实施路径。通过在空中、水面和地面不同施工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促进了施工管理方式的变革,实现了项目的降本增效目标,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并为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4,16(5):91-96.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16
针对当前桥梁信息模型难以自动转换为有限元模型,且转换过程中存在关键几何信息丢失、荷载和边界条件难以添加等问题,本文基于Revit API二次开发技术,采用C#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22平台开发了Revit信息模型与ANSYS有限元模型之间的转换接口。该接口实现了从信息模型获取构件几何信息、空间位置、物理信息、荷载和边界条件等功能,并将这些信息转换为ANSYS APDL命令流,通过后台启动ANSYS导入命令流生成有限元模型,完成荷载添加和边界条件设置,进行计算分析。本文详细介绍了转换接口的开发思路、工具和关键技术,并通过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接口的准确性、便捷性和高效性。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2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