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4(4):68-73.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2.04.11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筑运维管理水平的提升已成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在实际运维过程中,“竣工信息不全、缺少过程反馈、多系统独立运行”等问题导致了部分项目的运行效果未能达到设计预期,BIM技术可视化及信息集成的特性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从绿色建筑实际运维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BIMS数据库的运维阶段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思路,为后期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维管理平台的搭建提供参考。
2023,15(5):29-35.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3.05.05
本文基于BIM技术及绿色建筑模拟软件构建了一种对建筑进行评价、改进,并进一步提升空间分析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在我国相关规范的基础上结合BIM技术及绿色建筑模拟软件,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及资源节约与环境宜居五个方面确定指标体系;其次,参考相关标准中各项指标所占分值及专家打分,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结合指标评分及权重,通过层层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绿色建筑评分,将绿色建筑最终评分按照从低到高分为不合格、一级、二级、三级4个等级,以此为依据对绿色建筑做出整体评价,并为后续绿色建筑优化改造提供信息支持。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基于BIM技术及绿色建筑模拟软件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快速有效地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提出绿色建筑改进提升空间,使绿色建筑效果更加显著。
2011,3(1):31-36.
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参照绿色建筑设计相关规范要求,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BIM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空间几何信息、建筑空间功能信息、建筑材料以及设备等各专业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集成与一体化管理,为绿色建筑设计相关计算与评估提供必要的分析依据;利用三维数据信息可视化技术实现了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评价功能,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得力的软件工具。
2015,7(2):20-36.
近年来,绿色建筑及绿色BIM已经成为建筑业界流行的趋势。BIM用户期待着能在更高水平上应用BIM工具,以实现绿色建筑各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此,麦格劳-希尔建筑公司对全美国483家建筑设计和施工企业对绿色BIM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并于2010年发表了此调研报告。该报告探讨了美国建筑公司在绿色项目中如何使用BIM技术以及如何籍此提高项目成果,检视了绿色BIM应用背后的驱动力以及公司采用绿色BIM相关工具的情况,以及对这些BIM工具的满意度。报告还对比绿色BIM公司和非绿色BIM公司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了非绿色BIM公司是怎样预计在他们在未来使用绿色BIM的情况,以及什么工具对他们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最有用处的。总之,该报告提供了一个视角来观察绿色建筑市场的不断增长是怎样如何推动绿色BIM成为在建筑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6,8(6):116-117.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16.06.22
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绿建技术中主动式节能技术的发展及研究情况, 分析目前我国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的科学选用方式及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研究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8,10(2):60-64.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18.02.12
本文对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的七大评价指标,探讨有关BIM技术改善和提升可持续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适配性和可能性,助力绿色建筑运用BIM建造技术减少建筑能源消耗,通过结合某工程案例分析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平台。
2019,11(3):121-127.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19.03.19
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对实现项目综合预期目标有关键影响。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更注重环境性能,需考虑的设计因素众多,属于典型的多目标、多属性决策工作。基于参数化设计理论,在分析、提取方案设计阶段影响环境性能关键设计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以能耗和自然采光为目标函数的设计优化模型,通过Dynamo将NSGA-Ⅱ算法和GBS模拟整合,并以此求解模型,选取最优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2024,16(4):28-32.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4.05
援建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老铁路的重要配套工程,具有推动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通过在项目中协同应用数字化和绿色技术,保留场地内全部树木,恢复建成后的植被,并积极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实现项目对原场地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该项目以低碳姿态承载和保护了场地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有效保障了项目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