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5(6):57-63.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3.06.10
裂缝是机场道面最为常见的病害形式,掌握其发展规律对道面运维十分必要,然而以往裂缝病害大多以文字形式记录管理,其动态发展规律难以被掌握,管理人员也无法对其实时评价。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BIM技术开发了一种道面裂缝信息单元,提出了道面裂缝病害信息模型快速建模方法,扩展了道面裂缝属性信息;通过可视化编程,实现了道面运维信息与病害模型的动态连接,结合PCI算法,实现了道面开裂病害实时评价;最后,引入时间参数,实现了物理裂缝发展与数字化模型的动态关联,并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裂缝实体模型可实现对道面病害的集成化管理,依托可视化编程技术可实现道面裂缝动态信息集成与更新。研究成果可为全生命周期信息协同的机场道面运维与数字孪生技术发展提供基础。
2024,16(4):113-116.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4.21
在医院建筑的EPC发包模式下,超概预算问题、施工阶段与运维阶段的衔接不畅成为困扰建设方管理者的难题。通过限额设计和对医院运行不间断性需求的考量,基于运维阶段的要求和精细化管理理念,提升了运行管理的集成能力,有效衔接了总包方施工阶段与医院投入使用前的准备阶段,从而提高了EPC发包模式下建设单位的管理效率。特别强调了BIM技术在医院建筑管网优化和公共区域净高分析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衔接医院各科室的精细化管理方法。研究成果为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医疗建筑的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17,9(2):30-35.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17.02.05
水利工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复杂、形态各异,利用数字模型进行虚拟建造,提前优化设计,并最终形成实体建筑物,是目前水利工程结构体型设计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在凯乐塔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参数化模型快速进行建筑物优化设计,将构件模板、参数以及其他常用命令开放的API进行二次开发,并将参数集成到可编辑的文档,并实现模型和文档的双向驱动,根据需要调取模板库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模板,程序自动关联协调不同模板间的参数值,一键生成所需的模型。将已设计完成的模型生成实例库,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同时,采用不同细节深度的模型,在协同平台上对模型进行版本管理,采用BIM技术作为模型和信息的载体,根据现场施工需要进行深化设计,提取模型及数据,进行技术、现场、进度、成本管理,并最终形成竣工模型。在竣工模型上添加设备运行维护等信息,用于运行维护管理。
2019,11(6):56-60.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19.06.08
随着BIM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与进步,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也在不断提升,施工单位通过BIM技术应用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项目高品质履约。本文结合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项目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分析在施工阶段过程中成效的BIM技术应用点。同时探索BIM技术在运维阶段的应用,进而更好提升业主在运维阶段对园区精益化管理。
2022,14(2):41-48.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2.02.06
工务专业设施的运维管理是铁路运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工务运维管理受制于技术手段,对图像数据的管理水平较低:采集时效率低;存储时缺乏统一标准,难以长期积累;使用时检索查询不便,限制了工务运维的精准度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针对工务运维中图像数据的管理问题,以BIM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为基础,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研究了工务运维图像数据智能化管理方法。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通过图像识别工务设施,在采集时根据图像内容对图像数据快速分类。基于BIM技术,建立工务运维BIM模型,将工务设施与BIM模型关联起来,为图像数据的分类管理提供可视化平台。基于数据库技术,建立工务设施图像数据库,并将数据库与BIM模型关联起来,实现了运维作业时高效检索查询图像数据。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工务运维图像数据管理方法采集效率高,分类规则合理,作业中检索查询便捷,有效地提升了工务运维的效率和精准度,且该方法拓展性较强,对铁路运维智能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6,8(1):48-52.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16.01.08
为了解决公路隧道设施众多及信息异构分散等特点对公路隧道养护决策带来的困难,本文在对公路隧道养护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从隧道全生命周期信息出发,利用大数据分析对隧道养护评估和优化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全生命周期养护评估方法和优化决策,描述了全生命周期信息评估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路径,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了有约束条件下的养护策略选择。最后,文章对该方法的创新点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未来隧道养护评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