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1674-7461
  • CN: 11-5823/TU
  •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中国图学学会
  • 承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锚杆式挡土墙的Revit族创建与应用

高升, 邓小云

高升, 邓小云. 锚杆式挡土墙的Revit族创建与应用[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5, 7(1): 90-94.
引用本文: 高升, 邓小云. 锚杆式挡土墙的Revit族创建与应用[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5, 7(1): 90-94.
Gao Sheng, Deng Xiaoyun.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Revit Family for Anchored Retaining Wall[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 7(1): 90-94.
Citation: Gao Sheng, Deng Xiaoyun.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Revit Family for Anchored Retaining Wall[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 7(1): 90-94.

锚杆式挡土墙的Revit族创建与应用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高升(1976-),男,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

  • 中图分类号:  TU17:TU476+·4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Revit Family for Anchored Retaining Wall

  • 摘要: 三维BIM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地形或建筑、结构形式复杂的项目中,三维模型更能体现其优势。本文介绍在某地形复杂的项目中,利用Revit软件,实现锚杆式挡土墙族的制作与工程应用。
    Abstract: 3D BIM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t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pplied to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especially in some projects with complex terrain construction or structure form, and three-dimensional model can better reflect its advantage.In this article, a project of complex terrain is studied, which uses Revit software to realize the anchored retaining wall productio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 某大型山地项目,地面标高复杂,采用较多锚杆式挡土墙,在设计平面施工图完成后,发现挡墙间的关系复杂,表达不够清楚,难以指导施工,最终决定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以真实地反应场地及挡土墙状况。

    首先对原始的二维施工图应有所了解,见图 1~图 4

    图 1 挡土墙平面局部放大图
    图  1  挡土墙平面局部放大图
    图 2 挡土墙展开立面图
    图  2  挡土墙展开立面图
    图 3 挡土墙剖面图
    图  3  挡土墙剖面图
    图 4 挡土墙顶部详图
    图  4  挡土墙顶部详图

    通过图 1-4我们发现,二维施工图时代,绘图人在平面上以直线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详图大样及立面展开图进行表达挡土墙的做法。使用者操作相对简单。缺点是不能表达每一处的剖面节点,对一些相互关系不能表达很准确清楚。克服这些缺点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三维绘图表达。但在三维绘图时,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却是要能够“简便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使用者在不浪费更多时间、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完美的作品,从而切实体会到三维绘图的优点。

    目前在Revit软件及市场各类插件中都还没有锚杆式挡土墙的族,所以我们只能自行制作。

    (1) 选择族样板文件

    对于做任何族选择最合理的族样板显得尤为关键。这直接决定了该族的使用方式。本工程挡土墙族我们选用“基于线的常规模型”族样板文件进行制作。目的是使使用者以熟悉直线表达方式进行操作。

    (2) 确定使用插入点

    以挡土墙挡板与下地面线的交点作为使用插入点。即所绘直线即为坡底地坪的外轮廓。该线即为图 2中的下地面线。

    (3) 绘制挡板常规模型

    使用【融合】命令创建挡墙实体。

    【编辑顶部】:首先进行首点处的截面绘制,对截面进行参数化。使用者将通过输入首点的上下标高自动确定挡墙高度,并可输入挡板厚度、倾斜角度、基础尺寸、埋深、压顶梁尺寸、截水沟尺寸等。见图 5

    图 5 首点挡板截面
    图  5  首点挡板截面

    【编辑底部】:然后进行末点处的截面绘制,末点处的基本形状与首点处一致,但末点上、下标高应允许任意调整。末点绘制的难点即在于对插入点及坡顶点的平面定位。见图 6

    图 6 末点挡板截面
    图  6  末点挡板截面

    (4) 肋柱

    肋柱采用阵列的方式实现。但由于挡土墙高度是在变化的,即无法保证肋柱有统一的高度,简单利用Revit阵列命令无法实现。于是我们采取了把肋柱分为上下两段,分别沿上下地平线进行阵列,以达到所需效果。(但缺点是上下两段柱会有部分重合,造成算量有误差,目前此问题还未解决)

    上下柱分别采用“公制常规模型”建立单独的族,再以嵌入族的方式使用。

    肋柱布置时的插入点定位也是关键。肋柱使用时应允许输入肋柱左边距,即首个肋柱距墙边的距离,同时通过输入肋柱间距,自动布置肋柱。前立面示意见图 7

    图 7 加肋柱的前立面图
    图  7  加肋柱的前立面图

    肋柱个数即阵列数n=rounddown((长度-肋柱左边距)/肋柱间距)+1;

    肋柱总间距Xn=肋柱间距 * (n-1);

    首肋柱下定位Y1=肋柱左边距 * (YY-Y)/长度+Y

    首肋柱上定位Y11=H+tan(角)*肋柱左边距+Y

    末肋柱下定位Yn=(肋柱左边距+Xn) * (YY-Y)/长度+Y”;

    末肋柱上定位Ynn=H+tan(角) * (肋柱左边距+Xn)+Y

    其中角=atan((末点上标高-首点上标高) * 1000 mm/长度)。

    (5) 连接端处理

    通过以下处理,一道挡土墙已经能够实现。但实际应用中,当两段直线形成夹角时,相邻的实体无法连接成一个整体,如出现较大重叠或空隙。如图 89

    图 8 两墙凹角相交时
    图  8  两墙凹角相交时
    图 9 两墙凸角相交时
    图  9  两墙凸角相交时

    这就需要在连接时形成凹角时补出一部分墙,形成凸角时剪切一部分墙体。以达到良好的连接效果。

    图 10即为经过连接处理后的前立面图,左侧用于凹角相连的情况,右侧用于凸角的连接情况。突出或凹进的部分采用【拉伸】、【融合】及【空心拉伸】创建。与此同时关键都在于确定伸出或缩进的距离。通过一定的数学知识推导,得出以下参数算式:

    图 10 连接处理后的前立面图
    图  10  连接处理后的前立面图

    首伸出=(H/tan(a)+墙厚/sin(a))/tan(首角/2);

    末缩进=(H1_2/tan(a))/tan(末角/2);

    首沟伸出=(H/tan(a)+墙顶梁宽-t+截水沟宽+沟壁厚)/tan(首角/2);

    末沟缩进=(H1_2/tan(a)+墙厚/sin(a)+截水沟宽)/tan(末角/2);

    其中a为挡土墙倾斜角度,本工程默认为80°;

    t=墙顶梁宽-墙厚/sin(a)。

    经此处理后,挡土墙间的连接基本满足要求。

    (6) 平面表示处理

    此时挡土墙的三维表达已经清楚,但平面表达却显得很乱。首先选中所有实体在【可见性设置】中设置为仅【精细】可见。然后在“天花板平面”中找到下地面线及上地面线的实体线位置用粗线绘制并与之锁定。同时,我们在中间增加了挡土墙编号,在直线两端增加首末点的上下标高,所有值均实现参数联动,以便使用者应用及修改,见图 11

    图 11 天花板平面
    图  11  天花板平面

    (7) 可见性选项

    最后我们增加了“带肋柱”“截水沟可见”“左、右标高可见”等一系列是否选项,并对相应实体进行了可见性关联。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8) 族的种类

    前文提到由于使用时直线间有凹角和凸角两种情况会出现,前文图例为左凹右凸的情况,且目前无法在同一族中实现凹凸转换,所以我们制作了四个族—即“凹凹”“凹凸”“凸凹”“凸凸”以满足所有连接情况。

    图 12图 13即为该族的【属性】及【类型属性】对话框,用户输入相应值,再在平面图中绘制直线即可。图 14为绘制的平面图,图 15为三维图的工程应用实例,图 16为三维图的局部放大。

    图 12 【属性】对话框
    图  12  【属性】对话框
    图 13 【类型属性】对话框
    图  13  【类型属性】对话框
    图 14 挡土墙平面图
    图  14  挡土墙平面图
    图 15 挡土墙三维图
    图  15  挡土墙三维图
    图 16 挡土墙局部三维图
    图  16  挡土墙局部三维图

    通过自建的挡土墙族,使用者只需在平面上绘制直线,修改标高文字,即可完成所有三维绘制工作。此种操作甚至比二维CAD绘制的还要快、准、好。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只要我们的BIM软件能够做到简便操作,三维绘图时代将很快到来。

  • 图  1   挡土墙平面局部放大图

    图  2   挡土墙展开立面图

    图  3   挡土墙剖面图

    图  4   挡土墙顶部详图

    图  5   首点挡板截面

    图  6   末点挡板截面

    图  7   加肋柱的前立面图

    图  8   两墙凹角相交时

    图  9   两墙凸角相交时

    图  10   连接处理后的前立面图

    图  11   天花板平面

    图  12   【属性】对话框

    图  13   【类型属性】对话框

    图  14   挡土墙平面图

    图  15   挡土墙三维图

    图  16   挡土墙局部三维图

  • [1] Autodesk Asia Pte Ltd. Autodesk Revit 2012族,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
    [2] 廖小烽, 王君峰. Revit2013/2014建筑设计火星课堂,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3] 柏慕培训. Autodesk官方标准教程(AOTC), 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高级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图(1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37
  • HTML全文浏览量:  1443
  • PDF下载量:  2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5-01-31
  • 刊出日期:  2015-01-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