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1):106-109.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及全球最大的建设市场,中国在建设项目的规模、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上不断地引进与创新。然而在建设行业的整体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研究、创新与应用在世界上却属于后来者。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的BIM[1]应用,就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能赶上这一发展趋势,很多人都在各自不同角度最大的努力。本文通过北美BIM考察成果介绍,对BIM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6,8(5):35-39.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16.05.07
本文讲述了一种自主开发的以设计为入口, 以5D-BIM模型为载体, 以Cloud为数据处理中心, 实现建筑铝模工业化的管理平台i配模(iPM)及一体化解决方案。讲述了i配模在建筑铝模BIM中的应用和建筑工业化实践, 包括基于BIM模型的三维可视化设计、二维与三维的协同设计、碰撞检查、可视化交底、造价清单管理等。讲述了一种BIM与ERP融合的管理平台, 实践BIM与ERP数据共享的信息化模式。
2016,8(1):48-52.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16.01.08
为了解决公路隧道设施众多及信息异构分散等特点对公路隧道养护决策带来的困难,本文在对公路隧道养护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从隧道全生命周期信息出发,利用大数据分析对隧道养护评估和优化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全生命周期养护评估方法和优化决策,描述了全生命周期信息评估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路径,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了有约束条件下的养护策略选择。最后,文章对该方法的创新点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未来隧道养护评估的发展趋势。
2015,7(3):111-115.
本文从工程设计实际需求出发,结合Autocad及Revit二次开发技术,并以Excel作为数据中间储存及补充输入工具,实现Revit各类模型基于DWG二维图形的三维快速重建功能,提高REVIT建模效率,适合于BIM技术用于工程设计验证时使用。
2013,5(3):8-13.
研制了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钢结构工业厂房CAD/CAM软件系统。系统划分为结构计算和实体后处理等两大模块,有效地降低了软件开发的复杂度。基于面向对象的编程原理,抽象出描述实际结构零件几何信息、结构特征和设计条件的智能对象;定义了C++类的层次数据结构和逻辑联系并存储在AutoCAD图形数据库中形成三维模型;研究了参数化快捷建模、内力分析、构件验算、三维实体建模、节点设计以及二维图纸绘制等关键功能;实现了IFC接口,以及与SAP和MIDAS等软件的接口。
2013,5(5):92-97.
建筑性能分析软件的种类很多,如何正确选择所需要的软件,成为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总结现有的建筑性能分析软件,结合目前软件评价方法研究中常见的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软件选用的评价标准进行模糊化处理。通过建立基于软件评估体系ISO/IEC9126的建筑性能分析软件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实现建筑性能分析软件的选用,为设计者在设计初阶段选择何种建筑性能分析软件提供参考依据。
2012,4(3):71-77.
本文以Autodesk Revit系列软件为研究对象,实际工程的需求为出发点,探索Revit快速建模方法的依据、意义以及如何实现三维重建。在现有三维建模经验的基础上,在Revit中建立三维建筑结构模型,并结合Revit API技术,在Visual Studio 2008软件平台上开发基于Revit环境的二维图形三维重建功能、项目信息输出功能及模型数据转换功能,同时集成多种Revit辅助建模功能。
2016,8(4):94-99.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16.04.17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运用BIM技术辅助工程质量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各参建方间的信息共享,也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通过对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研究,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工程质量管理流程,实现质量管理信息与Revit、Navisworks软件的信息关联和更新。同时使现场质量管理信息能及时地、准确地反馈到模型,实现工程质量的可视化、信息化控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本文以广西某干部学院项目为例,探讨BIM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4,6(3):13-18.
BIM技术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的难点在于结构分析软件与BIM建模d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本文主要从IFC标准、Revit API以及基于Excel的数据交换等方面进行了数据交换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测试结果为:IFC标准仅适合结构物理模型的数据交换,后续的结构分析设计或实体配筋难以进行;基于Revit API二次开发的接口在进行结构分析设计上的数据交换上是可行的,但是存在诸如接口不稳定等问题;基于Excel的转换依赖于软件是否支持Excel数据文件的导入导出,但转换过程稳定。实际运用上,应当针对结构体系和模型复杂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转换策略。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