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6卷5期
显示方式 : |
2024, 16(5): 1-8.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01
摘要: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员密集、环境复杂,存在大量危险源和危险区域,违规进入这些区域会带来重大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现有的施工现场监控主要依靠专职安全员巡查,存在耗时、耗力、预警不及时等问题。为提高施工现场监控效率,充分利用已有摄像头资源,本文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施工机械危险区域侵入检测方法。首先梳理相关文献,确定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然后通过目标检测算法检测施工人员和机械的像素定位,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计算人机距离,并改进了人机距离判定方法,根据检测距离判断是否侵入危险区域;最后通过施工现场综合模拟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施工人员侵入危险区域的行为,并提供预警信息,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监控效率和安全性。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员密集、环境复杂,存在大量危险源和危险区域,违规进入这些区域会带来重大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现有的施工现场监控主要依靠专职安全员巡查,存在耗时、耗力、预警不及时等问题。为提高施工现场监控效率,充分利用已有摄像头资源,本文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施工机械危险区域侵入检测方法。首先梳理相关文献,确定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然后通过目标检测算法检测施工人员和机械的像素定位,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计算人机距离,并改进了人机距离判定方法,根据检测距离判断是否侵入危险区域;最后通过施工现场综合模拟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施工人员侵入危险区域的行为,并提供预警信息,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监控效率和安全性。
2024, 16(5): 9-14.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02
摘要: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庞大内容和复杂的组织关系,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二维纸质工艺图纸和文件作为技术交底形式所带来的抽象性、理解困难、规范性差及数据一致性难以保障等问题。基于对高层建筑施工工艺特性和信息集成需求的分析,本文规范化定义了施工工艺的要素和属性,提出了基于工艺结构树的施工工艺信息组织管理方法,并构建了多层级工艺信息模型以实现工艺信息的结构化表达。借鉴制造业的MBD理念,本文以工艺结构树为数据组织核心,结合BIM模型与工艺信息卡片,提出了集成几何设计与施工工艺信息的三维施工工艺结构化表征框架。最后,通过开发交互式作业指导系统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完成了项目主体、工艺和各类资源的有序整合,为智能建造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持。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庞大内容和复杂的组织关系,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二维纸质工艺图纸和文件作为技术交底形式所带来的抽象性、理解困难、规范性差及数据一致性难以保障等问题。基于对高层建筑施工工艺特性和信息集成需求的分析,本文规范化定义了施工工艺的要素和属性,提出了基于工艺结构树的施工工艺信息组织管理方法,并构建了多层级工艺信息模型以实现工艺信息的结构化表达。借鉴制造业的MBD理念,本文以工艺结构树为数据组织核心,结合BIM模型与工艺信息卡片,提出了集成几何设计与施工工艺信息的三维施工工艺结构化表征框架。最后,通过开发交互式作业指导系统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完成了项目主体、工艺和各类资源的有序整合,为智能建造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持。
2024, 16(5): 15-19.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03
摘要:
轻钢厂房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加工图设计及围护面板设计等多个流程,当前各设计流程之间的数据流动并不顺畅。本研究设计了一套轻钢厂房全过程设计系统,消除了各设计流程间的数据流通障碍,符合传统设计流程,并避免了重复建模,提高了轻钢厂房设计效率。
轻钢厂房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加工图设计及围护面板设计等多个流程,当前各设计流程之间的数据流动并不顺畅。本研究设计了一套轻钢厂房全过程设计系统,消除了各设计流程间的数据流通障碍,符合传统设计流程,并避免了重复建模,提高了轻钢厂房设计效率。
2024, 16(5): 20-25.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04
摘要:
本文结合清华大学与清大东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图智2.0:施工图消防AI审查系统”与现实图审业务运营管理系统的创新实践。将AI审图功能集成到实际消防图审管理流程中,提出了面向全套施工图的消防审查AI机器人解决方案,并在实际消防图审业务中进行了应用。初步实践结果表明,当前AI审图机器人能够自动接收审图任务、执行全自动审查并提交规范化的审查结果。AI审图机器人已初步应用于幼儿园、学校、住宅等多类民用建筑的消防图审项目,提高了审查的客观性与效率;同时,本文提出的AI消防审查解决方案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消防审查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文结合清华大学与清大东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图智2.0:施工图消防AI审查系统”与现实图审业务运营管理系统的创新实践。将AI审图功能集成到实际消防图审管理流程中,提出了面向全套施工图的消防审查AI机器人解决方案,并在实际消防图审业务中进行了应用。初步实践结果表明,当前AI审图机器人能够自动接收审图任务、执行全自动审查并提交规范化的审查结果。AI审图机器人已初步应用于幼儿园、学校、住宅等多类民用建筑的消防图审项目,提高了审查的客观性与效率;同时,本文提出的AI消防审查解决方案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消防审查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4, 16(5): 26-31.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05
摘要:
本文依托菏泽牡丹园东广场人防工程,研究了BIM技术在人防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数字化应用,分析了案例工程施工中的重难点,阐述了BIM技术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包括降低临建成本、深化管网设计、提高交付精度及优化施工流程。针对二维管理数据断层的瓶颈,本文介绍了集质量、安全、劳务及进度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平台端口,展示了BIM技术在人防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研究成果为人防工程施工阶段的过程管控提供了实践参考。
本文依托菏泽牡丹园东广场人防工程,研究了BIM技术在人防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数字化应用,分析了案例工程施工中的重难点,阐述了BIM技术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包括降低临建成本、深化管网设计、提高交付精度及优化施工流程。针对二维管理数据断层的瓶颈,本文介绍了集质量、安全、劳务及进度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平台端口,展示了BIM技术在人防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研究成果为人防工程施工阶段的过程管控提供了实践参考。
2024, 16(5): 32-37.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06
摘要:
通用数据环境(CDE)是解决国内BIM协调性不足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目前,国内CDE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且国产CDE建设仍面临模型数据解析流转等核心技术问题。本文参考CDE的理念,建立了信息共享的底层逻辑,搭建了AECMate 365云平台,为信息集成和共享提供了参考,并为中建自主可控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
通用数据环境(CDE)是解决国内BIM协调性不足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目前,国内CDE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且国产CDE建设仍面临模型数据解析流转等核心技术问题。本文参考CDE的理念,建立了信息共享的底层逻辑,搭建了AECMate 365云平台,为信息集成和共享提供了参考,并为中建自主可控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
2024, 16(5): 38-44.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07
摘要:
结构计算模型与BIM模型的融合是实现BIM在结构工程中全面应用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模型的数据格式,根据计算模型中的构件数据和配筋数据分别生成包含混凝土构件和钢筋的IFC模型,并基于分布式数据库存储完成IFC模型合并以及数据管理的相关技术。基于本文研究成果和开发的相关软件,可以由结构计算模型生成准确的结构BIM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碰撞检测、工程量统计、施工图生成等场景。通过项目应用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结构计算模型与BIM模型的融合是实现BIM在结构工程中全面应用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模型的数据格式,根据计算模型中的构件数据和配筋数据分别生成包含混凝土构件和钢筋的IFC模型,并基于分布式数据库存储完成IFC模型合并以及数据管理的相关技术。基于本文研究成果和开发的相关软件,可以由结构计算模型生成准确的结构BIM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碰撞检测、工程量统计、施工图生成等场景。通过项目应用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2024, 16(5): 45-50.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08
摘要:
在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与道路交通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孪生概念及其难点,探讨其背后的双向映射本质,推导出基于多元复合映射的数字孪生理论和体系。结合道路交通领域的专业特点和多元化的数据及引擎需求,提炼出“端边物云座擎”道路交通数字孪生体系,强调通过支持数据及引擎多元化适配的独立数字孪生底座中间层,构建“人车路环境”物理实体与全要素数字模型的双向映射和交互。案例验证表明,该体系可行且有效。
在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与道路交通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孪生概念及其难点,探讨其背后的双向映射本质,推导出基于多元复合映射的数字孪生理论和体系。结合道路交通领域的专业特点和多元化的数据及引擎需求,提炼出“端边物云座擎”道路交通数字孪生体系,强调通过支持数据及引擎多元化适配的独立数字孪生底座中间层,构建“人车路环境”物理实体与全要素数字模型的双向映射和交互。案例验证表明,该体系可行且有效。
2024, 16(5): 51-56.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09
摘要:
结构BIM正向设计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建筑结构BIM设计软件和设计模式的现状,总结了结构BIM正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自主研发的软件、未能兼顾二维设计习惯与三维设计模式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结构BIM正向设计解决方案,该方案兼顾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和以Revit为代表的三维设计模式,解决了结构建模、结构分析计算及施工图绘制全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该方法通过自主研发的国产软件CSWADIEasyBIM得以实现。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仅符合结构设计的二维出图习惯,还显著提升了结构BIM正向设计的效率与质量。本研究为结构BIM正向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推动了BIM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结构BIM正向设计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建筑结构BIM设计软件和设计模式的现状,总结了结构BIM正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自主研发的软件、未能兼顾二维设计习惯与三维设计模式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结构BIM正向设计解决方案,该方案兼顾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和以Revit为代表的三维设计模式,解决了结构建模、结构分析计算及施工图绘制全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该方法通过自主研发的国产软件CSWADIEasyBIM得以实现。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仅符合结构设计的二维出图习惯,还显著提升了结构BIM正向设计的效率与质量。本研究为结构BIM正向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推动了BIM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2024, 16(5): 57-62.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10
摘要:
在冶金改造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原始设计资料不完整、技术改造信息不准确、可利用场地空间有限等问题。实景还原技术可以反映改造现场的真实情况,将实景模型与BIM模型融合,利用融合模型进行改造方案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有助于提升改造的精确性,降低投资成本。本文以高炉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融合实景还原技术的BIM应用方法与内容,研究了实景还原技术在冶金改造项目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室内激光点云扫描和室外倾斜摄影技术。本文探索了实景还原模型与BIM模型融合的技术路线和应用方法,创新开发了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设计工具,可直接利用点云数据提取设计参数,实现三维构件拟合。
在冶金改造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原始设计资料不完整、技术改造信息不准确、可利用场地空间有限等问题。实景还原技术可以反映改造现场的真实情况,将实景模型与BIM模型融合,利用融合模型进行改造方案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有助于提升改造的精确性,降低投资成本。本文以高炉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融合实景还原技术的BIM应用方法与内容,研究了实景还原技术在冶金改造项目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室内激光点云扫描和室外倾斜摄影技术。本文探索了实景还原模型与BIM模型融合的技术路线和应用方法,创新开发了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设计工具,可直接利用点云数据提取设计参数,实现三维构件拟合。
2024, 16(5): 63-67.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11
摘要:
目前,从CAD图纸到BIM模型的转换是工程师的普遍需求,但现有的翻模工具存在模型信息缺失较多、后期修改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满足快速建立BIM结构模型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AD图纸快速建立BIM结构模型的方法。首先,分析了CAD图素与BIM结构模型元素的对应关系;随后,研究了CAD和国产BIM软件的二次开发关键技术与自动翻模的原理;最后,开发出面向结构专业的三维模型重建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实际项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系统的高效性。
目前,从CAD图纸到BIM模型的转换是工程师的普遍需求,但现有的翻模工具存在模型信息缺失较多、后期修改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满足快速建立BIM结构模型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AD图纸快速建立BIM结构模型的方法。首先,分析了CAD图素与BIM结构模型元素的对应关系;随后,研究了CAD和国产BIM软件的二次开发关键技术与自动翻模的原理;最后,开发出面向结构专业的三维模型重建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实际项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系统的高效性。
2024, 16(5): 68-73.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12
摘要:
本文以数字化施工为研究对象,在总结数字化施工影响因素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DEMATEL-AISM方法的数字化施工影响因素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因素,筛选出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并对其进行可视化研究。通过分析,明确了数字化施工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因果关系及层次结构,提出了推动我国数字化施工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本文以数字化施工为研究对象,在总结数字化施工影响因素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DEMATEL-AISM方法的数字化施工影响因素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因素,筛选出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并对其进行可视化研究。通过分析,明确了数字化施工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因果关系及层次结构,提出了推动我国数字化施工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2024, 16(5): 74-79.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13
摘要:
针对建筑楼宇设备专业繁多、运营管控不直观、能耗高及“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BIM技术、物联网及数字孪生的智慧楼宇综合管控技术研究。利用BIM技术真实还原建筑的全要素虚拟场景,集成各专业设备的海量实时数据,并与物联网数据有效融合,实现对建筑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控。本文总结了一套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建筑综合管控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建筑运营效率,彻底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针对建筑楼宇设备专业繁多、运营管控不直观、能耗高及“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BIM技术、物联网及数字孪生的智慧楼宇综合管控技术研究。利用BIM技术真实还原建筑的全要素虚拟场景,集成各专业设备的海量实时数据,并与物联网数据有效融合,实现对建筑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控。本文总结了一套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建筑综合管控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建筑运营效率,彻底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4, 16(5): 80-84.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14
摘要: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桥梁工程建设的“工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在现有的工程建设体制下,设计与施工仍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信息割裂、数字化程度低、建设过程中信息丢失严重,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推进缓慢,精益建造理念未得到深入应用。目前,BIM技术已成为项目数字化建造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将精益建造与BIM理念融合的技术路线,通过合理规划BIM技术的应用,使工程建设方案更加优化,管理更加有序,数据更为准确可靠,资源共享顺畅,决策更加及时有效,最终实现提质、增效、降本的目标,探索精益建造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桥梁工程建设的“工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在现有的工程建设体制下,设计与施工仍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信息割裂、数字化程度低、建设过程中信息丢失严重,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推进缓慢,精益建造理念未得到深入应用。目前,BIM技术已成为项目数字化建造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将精益建造与BIM理念融合的技术路线,通过合理规划BIM技术的应用,使工程建设方案更加优化,管理更加有序,数据更为准确可靠,资源共享顺畅,决策更加及时有效,最终实现提质、增效、降本的目标,探索精益建造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2024, 16(5): 85-90.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15
摘要:
建立几何模型是复杂空间结构设计和分析的首要工作。本文基于Rhino+Grasshopper参数化建模平台,结合工程案例,从建模思路、控制参数和运算逻辑等方面研究了各类复杂空间结构几何模型的建立过程。同时,结合结构分析软件和Grasshopper内置的力学插件,进行了集成计算和结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参数化建模和集成分析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设计效率,为类似项目中复杂曲面空间结构的几何模型建立和计算分析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
建立几何模型是复杂空间结构设计和分析的首要工作。本文基于Rhino+Grasshopper参数化建模平台,结合工程案例,从建模思路、控制参数和运算逻辑等方面研究了各类复杂空间结构几何模型的建立过程。同时,结合结构分析软件和Grasshopper内置的力学插件,进行了集成计算和结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参数化建模和集成分析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设计效率,为类似项目中复杂曲面空间结构的几何模型建立和计算分析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
2024, 16(5): 91-96.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16
摘要:
针对当前桥梁信息模型难以自动转换为有限元模型,且转换过程中存在关键几何信息丢失、荷载和边界条件难以添加等问题,本文基于Revit API二次开发技术,采用C#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22平台开发了Revit信息模型与ANSYS有限元模型之间的转换接口。该接口实现了从信息模型获取构件几何信息、空间位置、物理信息、荷载和边界条件等功能,并将这些信息转换为ANSYS APDL命令流,通过后台启动ANSYS导入命令流生成有限元模型,完成荷载添加和边界条件设置,进行计算分析。本文详细介绍了转换接口的开发思路、工具和关键技术,并通过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接口的准确性、便捷性和高效性。
针对当前桥梁信息模型难以自动转换为有限元模型,且转换过程中存在关键几何信息丢失、荷载和边界条件难以添加等问题,本文基于Revit API二次开发技术,采用C#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22平台开发了Revit信息模型与ANSYS有限元模型之间的转换接口。该接口实现了从信息模型获取构件几何信息、空间位置、物理信息、荷载和边界条件等功能,并将这些信息转换为ANSYS APDL命令流,通过后台启动ANSYS导入命令流生成有限元模型,完成荷载添加和边界条件设置,进行计算分析。本文详细介绍了转换接口的开发思路、工具和关键技术,并通过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接口的准确性、便捷性和高效性。
2024, 16(5): 97-101.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17
摘要:
尽管参数化建模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水工建筑领域,尤其是渡槽结构的参数化建模研究仍相对较少。为了提升水工渡槽的数字化应用水平,本文基于Revit平台,进行了水工渡槽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及其应用研究,构建了董家村渡槽的槽墩和槽身的参数化模型族。通过定义渡槽结构的关键参数及其相互关系,用户可以通过修改参数灵活调整渡槽结构的形状和尺寸,从而实现设计和优化的快速迭代。在未来的渡槽工程设计中,参数化建模技术有望成为主流设计方法,进一步提升渡槽设计的效率、精度、可靠性和标准化水平。
尽管参数化建模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水工建筑领域,尤其是渡槽结构的参数化建模研究仍相对较少。为了提升水工渡槽的数字化应用水平,本文基于Revit平台,进行了水工渡槽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及其应用研究,构建了董家村渡槽的槽墩和槽身的参数化模型族。通过定义渡槽结构的关键参数及其相互关系,用户可以通过修改参数灵活调整渡槽结构的形状和尺寸,从而实现设计和优化的快速迭代。在未来的渡槽工程设计中,参数化建模技术有望成为主流设计方法,进一步提升渡槽设计的效率、精度、可靠性和标准化水平。
2024, 16(5): 102-107.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18
摘要:
基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本文通过对BIM轻量化引擎、BIM与GIS融合应用、智慧工地数据对接等创新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并以登录页面模块为例说明了黑盒测试过程。结果表明,场景法模拟测试后,各模块的预期输入输出均符合要求,模拟效果良好。
基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本文通过对BIM轻量化引擎、BIM与GIS融合应用、智慧工地数据对接等创新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并以登录页面模块为例说明了黑盒测试过程。结果表明,场景法模拟测试后,各模块的预期输入输出均符合要求,模拟效果良好。
2024, 16(5): 108-113.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19
摘要:
BIM模型可作为建筑施工阶段的各类业务信息载体,模型几何及信息的精确处理是施工模型高质量应用的关键。如何处理模型以实现与业务的高效融合是行业面临的瓶颈问题。由于施工现场的业务与管理粒度通常以施工段形式划分,基于施工段的BIM模型分割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按施工区段边界对模型构件进行切割,将几何与信息归集到相应的施工区段中,从而增强模型与业务的关联,实现项目数据按施工区段进行统计应用。因此,深入研究施工段划分过程中的模型分割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在轻量化模型分割流程中,各步骤应用HOOPS组件所需的技术研究思路与实现算法,并分享了某公寓项目的试点验证成果。
BIM模型可作为建筑施工阶段的各类业务信息载体,模型几何及信息的精确处理是施工模型高质量应用的关键。如何处理模型以实现与业务的高效融合是行业面临的瓶颈问题。由于施工现场的业务与管理粒度通常以施工段形式划分,基于施工段的BIM模型分割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按施工区段边界对模型构件进行切割,将几何与信息归集到相应的施工区段中,从而增强模型与业务的关联,实现项目数据按施工区段进行统计应用。因此,深入研究施工段划分过程中的模型分割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在轻量化模型分割流程中,各步骤应用HOOPS组件所需的技术研究思路与实现算法,并分享了某公寓项目的试点验证成果。
2024, 16(5): 114-118.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20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数字化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首先,分析了企业及项目部对材料数字化管理的重大需求及痛点;其次,研发了一套材料收发存管理系统,重塑了施工现场生产、成本合约、材料和技术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实现了材料申请、收料、发料和库存的精细化管理;最后,通过衢州某项目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材料管理系统的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研究了数字化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首先,分析了企业及项目部对材料数字化管理的重大需求及痛点;其次,研发了一套材料收发存管理系统,重塑了施工现场生产、成本合约、材料和技术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实现了材料申请、收料、发料和库存的精细化管理;最后,通过衢州某项目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材料管理系统的经济效益。
2024, 16(5): 119-124.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21
摘要: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通常使用CAD软件进行二维施工场地布置,而Revit软件则用于将二维施工场地布置图转化为三维布局,以实现可视化展示和施工部署模拟,最终以三维形式指导施工。传统的三维施工场地布置建模方式效率较低,且标准化程度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建一局基于Revit二次开发,通过Revit开放API接口和C#语言,用程序代替手动操作步骤,利用后台代码实现线性构件的智能化构建,调用企业云族库中的点式构件。同时,开发了Dynamo接口封装功能,填补了智能化驱动的不足,简化了整个建模操作流程,提升了建模效率,并在提高CI标准化和辅助非实体工程算量方面有显著优化和提升。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通常使用CAD软件进行二维施工场地布置,而Revit软件则用于将二维施工场地布置图转化为三维布局,以实现可视化展示和施工部署模拟,最终以三维形式指导施工。传统的三维施工场地布置建模方式效率较低,且标准化程度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建一局基于Revit二次开发,通过Revit开放API接口和C#语言,用程序代替手动操作步骤,利用后台代码实现线性构件的智能化构建,调用企业云族库中的点式构件。同时,开发了Dynamo接口封装功能,填补了智能化驱动的不足,简化了整个建模操作流程,提升了建模效率,并在提高CI标准化和辅助非实体工程算量方面有显著优化和提升。
2024, 16(5): 125-130.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22
摘要:
本文探讨数字化设计在援外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关注BIM技术的应用。通过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设计在项目的前期策划、建设实施模拟检查、以及绿色建筑性能分析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BIM集成技术的数字化设计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信息的高效共享,提高了国内外项目协同传输的效率。以北京建工承建的援白俄罗斯国际标准游泳馆项目为例,其BIM集成应用展示了数字化设计在援外工程中的关键作用,为“一带一路”援外工程的BIM技术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探讨数字化设计在援外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关注BIM技术的应用。通过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设计在项目的前期策划、建设实施模拟检查、以及绿色建筑性能分析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BIM集成技术的数字化设计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信息的高效共享,提高了国内外项目协同传输的效率。以北京建工承建的援白俄罗斯国际标准游泳馆项目为例,其BIM集成应用展示了数字化设计在援外工程中的关键作用,为“一带一路”援外工程的BIM技术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2024, 16(5): 131-135.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5.23
摘要: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现有的建筑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而大型既有建筑改造往往是城市更新中的重难点。本文以昆明融通中心改造项目为例,进行大型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数字化路线探索。该项目在主体结构封顶后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闲置至今近25年,为对其进行加固改造,项目团队提出了“五套模型”体系——环境原状模型、结构原状模型、结构优化模型、全专业低碳优化模型以及数字孪生模型。通过基于五套模型体系的大型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数字化技术路径,促进大型既有建筑的改造提升和绿色化、数字化建设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现有的建筑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而大型既有建筑改造往往是城市更新中的重难点。本文以昆明融通中心改造项目为例,进行大型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数字化路线探索。该项目在主体结构封顶后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闲置至今近25年,为对其进行加固改造,项目团队提出了“五套模型”体系——环境原状模型、结构原状模型、结构优化模型、全专业低碳优化模型以及数字孪生模型。通过基于五套模型体系的大型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数字化技术路径,促进大型既有建筑的改造提升和绿色化、数字化建设的可行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