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1674-7461
  • CN: 11-5823/TU
  •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中国图学学会
  • 承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CIM研究综述
许镇, 吴莹莹, 郝新田, 杨雅钧
2020,12(3):1-7.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0.03.01
CIM是智慧城市和数字孪生城市的重要模型基础,在“新基建”背景下,其重要性愈发突出。本文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梳理了CIM的发展过程,总结了CIM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技术实现平台,并介绍了其典型应用,为开展CIM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CIM, BIM, GIS, 智慧城市, 数字孪生
基于高架快速路施工的BIM技术及数字孪生应用探索
李晓波
2021,13(2):132-138.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1.02.19
以某城市高架快速路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为例,分析此类项目特征及痛难点,提出信息模型传统应用优化提升方法。通过打造标准化BIM协同管理平台,实现项目全过程技术与管理同步复合的增质提效,为升级为多项目企业级平台提供样板。以平台应用及数字孪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进度、造价等虚拟空间,分析了虚拟现实映射关系及其如何反馈实际工作,推动了此类项目施工规范化,提升了管理效率,实现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 高架快速路, BIM协同管理平台, 数字孪生, 施工
装配式建筑吊装安全风险管理数字孪生模型建立方法
刘占省, 李安修, 孟鑫桐, 史国梁, 曹存发
2022,14(3):26-33.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2.03.04
装配式建筑因其施工方便、绿色环保等优点被大力推广。吊装作业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涉及的安全管理要素多且关系复杂。目前的吊装安全风险管理方法仍存在智能化水平低、预测精确度无法保证、安全管理要素无法实时控制等问题。针对以上吊装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本文将数字孪生概念引入吊装安全风险管理领域,分析了吊装安全风险诱发因素,搭建了面向吊装安全管理的数字孪生框架,阐述了数字孪生模型的运行机制。同时,针对数字孪生建模这一关键问题,提出物理吊装过程、虚拟吊装过程、虚实信息交互的建模方法,并在某项目中进行实际应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数字孪生在吊装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数字孪生, 吊装安全, 安全管理
面向数字孪生基于CIM平台的数据治理研究
汪枫
2023,15(3):1-6.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3.03.01
数字孪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落脚点, 数据治理是数字孪生物理实体与虚拟实体交互融合的核心,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是面向数字孪生的数据治理的重要支撑平台。本文分析了面向数字孪生数据治理的范围与内容, 基于CIM平台提出了数据治理框架, 对基于工作流的数据治理与基于分层分级的多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炼出上海市CIM平台数据治理建设成果。通过研究与实践证明, 本文提出的数据治理框架具有可行性、扩展性和开放性, 可为数字孪生背景下数据治理研究与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数据治理, 城市信息模型, 工作流, 可视化
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火灾安全评估与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王英旺, 李利, 吴莹莹, 唐禧妍, 范晶晶, 许镇
2023,15(3):39-45.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3.03.07
数字孪生技术可建立现实对象与数字模型的精确对应关系, 进而开展基于真实数据的仿真, 以指导现实对象改进。以北京科技大学土木楼为例, 开展了基于数字孪生架构的建筑火灾安全评估与改造的研究。首先, 利用建筑信息建模(BIM)、物联网(IoT)和云技术(cloud technology), 并集成了风速、人数等实时感知数据, 建立了土木楼的数字孪生模型; 其次, 利用数字孪生模型, 开展基于实测数据的火灾蔓延与人员疏散模拟, 并与基于传统估计数据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 最后, 根据模拟结果, 提出了建筑火灾安全的改进方案, 并评测了改进方案的效果, 为建筑消防安全改造提供了准确依据。结果表明: 数字孪生架构下的火灾安全评估结果更接近实际, 可以指导建筑火灾安全改造。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建筑火灾, 物联网, 数值仿真, 改造
基于BIM的亚洲最大交通枢纽(北京副中心)项目智能建造技术研发与综合创新应用
侯朝, 杨煜垚, 刘占省
2024,16(3):19-24.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3.04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是北京市未来的交通中心和活力核心,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其在建造过程中将BIM技术等现代信息新技术与传统的工程建造技术深度融合,解决了建造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实现了智能建造技术创新。本文对北京副中心站建造过程中面临的六大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BIM技术提出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基于BIM技术的智能策划与智能管理,以及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建造创新应用,尤其是以数字孪生为核心理念的智能化建造平台,最后对本项目实现的目标进行归纳总结,为将来的项目建设和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BIM技术, 智能策划, 智能管理, 智能建造, 数字孪生
BIM+GIS在桥梁初步设计中的应用
王强
2020,12(1):95-99.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0.01.14
桥梁是一个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公共建筑,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桥梁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BIM+GIS技术辅助桥梁设计、可视化表达设计意图、协助领导决策和传递成果信息具有优于传统方式的效果。本文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项目区域的实景模型,创建三维可视化的设计环境,利用3DGIS平台SuperMap GIS将GIS数据和桥梁BIM数据进行融合构建数字孪生,并发布成在线服务方便随时随地查看,对BIM+GIS在桥梁初步设计中的应用和在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有效探索。
关键词: 倾斜摄影, BIM+GIS, SuperMap GIS, 数字孪生, 初步设计
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刘刚, 马智亮, 曾勃, 谭啸, 宋银灏
2023,15(6):1-8.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3.06.01
为促进数字孪生技术在提升建筑工程建造水平中的应用,本文以文献统计分析、计量学分析、文献内容分析等为主要研究手段,对国内外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进行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覆盖了规划设计、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深化设计与模拟仿真等方面;在施工阶段主要集中于施工过程监管、质量、安全控制和人材机管理等方面;在运维阶段主要集中在设备设施管理、维修管理、运维监控、能耗监控和结构安全监测等领域。但当前现有多数工作仍然只停留在模型展示、数据可视化等数字孪生初级使用阶段。未来针对面向建筑工程的数字孪生信息模型、数字孪生平台以及数字孪生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融合的研究将成为新的热点。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建筑工程, 文献计量, 应用架构及场景分析
基于数字孪生的桥梁养护管理平台应用研究
符润泽
2023,15(6):9-13.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3.06.02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桥梁养护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基于数字孪生的桥梁养护管理平台,本文结合数字孪生、BIM、GIS及物联网等技术,提出该平台总体架构及技术架构,研究了包括三维环境性能优化与设备数字孪生映射的平台关键技术,实现了平台各类具体功能。该平台已在江苏省泰州市引江河大桥及其他类似桥梁进行了应用,优化了管理手段,提高了养护效率,并推动了养护管理手段的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 数字孪生, BIM, GIS, 物联网, 桥梁养护, 管理平台
数字孪生技术在上海轨道交通车站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赵刚
2024,16(1):46-50.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1.08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其数字化发展在我国城市治理工作中推动诸多领域变革。本文结合轨道交通资产的种类多、分布广、周期长等特征,剖析当前上海轨道交通资产数据管理现状和可视化功能不足以及固资数据不匹配等情况,明确资产管理数字孪生需求和应用。提出以BIM模型为基础,从数据层、应用层、平台层和展示层四个层面对资产管理数字孪生应用的总体思路,并应用于固资移动盘点、可视化盘点等业务。结合GIS系统探索轨道交通房地资源管理,加强房屋台账动态管理、房屋土地信息可视化查看,实现了GIS数据和BIM数据全面整合,提升资产数字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交通轨道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助力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资产管理, 房屋管理, 土地管理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 Go
  • 版权所有©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
  • 京ICP备17057008号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兴化路2号院1号楼
  • 电话:010-64517910 邮编:100013
  • 微信号:tmjzgcxxjs  QQ:3676678954  E-mail:tmqk@cgn.net.cn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 技术支持: 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