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1674-7461
  • CN: 11-5823/TU
  •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中国图学学会
  • 承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检索系统

期刊检索

关键词检索

显示方式 :           |     

封面+封底
2024, 16(6): -6--6  
[摘要](25) [PDF 111331KB](3)
摘要:
目次
2024, 16(6): -5--5  
[摘要](19) [PDF 317KB](3)
摘要:
封二-期刊理事会
2024, 16(6): -4--4  
[摘要](17) [PDF 5550KB](2)
摘要:
封三-智慧工地管控云平台
2024, 16(6): -3--3  
[摘要](31) [PDF 91412KB](3)
摘要:
封四-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24, 16(6): -2--2  
[摘要](22) [PDF 12276KB](1)
摘要:
封五-浙江建投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2024, 16(6): -1--1  
[摘要](25) [PDF 20775KB](1)
摘要:
封六-第十二届BIM技术国际交流会——“数智建造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会议征文通知(一号)
2024, 16(6): 0-0  
[摘要](20) [PDF 8197KB](3)
摘要: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BIM模型与数据资产关系的若干思考
李智, 王大川, 邓颖, 杨晓宇
2024, 16(6): 1-6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01
[摘要](117) [FullText HTML](33) [PDF 1743KB](12)
摘要:
BIM模型在作为数据资产识别过程中因“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资源加工权”“数据资源经营权”三权不能满足及不能明确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的限制,BIM模型作为数据资产入表有较多的困难。通过将BIM模型转化成全量数据库,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BIM模型面对资产识别的困难,利用全量数据库的解决方法进行阐述,论证以数据模型替代BIM模型进行数据资产认证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对BIM模型的数据价值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基于感知生成对抗网络的工程地质剖面图生成方法研究
李彦锦, 姚德宁, 覃文波, 曾若辰
2024, 16(6): 7-12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02
[摘要](76) [FullText HTML](23) [PDF 2398KB](5)
摘要:
工程地质剖面图是地下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施工和运营期间变形监测与安全预警的基础之一。其传统绘制方法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出地层空间分布的随机性,这对工程实际地质剖面的认知造成了极大不利影响。现有工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一般由工程师将钻孔和实验数据导入对应软件中,借助软件的数学插值方法进行绘图,这一过程很难体现出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生成对抗网络的新型工程剖面绘图方法:以真实地铁监测数据为例,构建了输入输出成对数据,通过生成模型自动生成工程地质剖面图。该方法在指定条件下与其他多种相关算法进行对比,均取得了较优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超高层建筑多模态监测信息BIM融合展示应用技术研究
李珂, 吴舒扬, 刘辰, 彭琳, 运泽辉, 徐俊英, 贾树磊, 郑海通
2024, 16(6): 13-18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03
[摘要](69) [FullText HTML](26) [PDF 1851KB](6)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对超高层建筑运维监测所需的传感器种类复杂且数量庞大,当前以图表为主的监测展示技术无法满足多模态监测结果“准确、高效、直观”展示的应用需求。本文基于BIM模型与多模态监测数据的融合技术,利用BIM模型表现监测数据的空间位置和拓扑信息,针对超高层建筑提出了一种以BIM模型为载体的多模态监测数据融合展示技术方案。方案要点包括:设计了数据采集边缘终端采集混合传输的感知汇聚层,可高效可靠地获取监测数据;针对不同的监测分析需求,集成融合层设计了多模态单点数据集成算法和同源多点数据集成算法;通过交互显示层实现了单点联动和同源多点两种模式的多模态融合显示。此技术可直观、准确地展示监测结果,显著提高了超高层监测效率。
园区碳排放计算模型研究与应用
王佳员, 樊粉玲, 杨仪, 朱峰磊, 李娟, 康皓
2024, 16(6): 19-23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04
[摘要](93) [FullText HTML](26) [PDF 1527KB](10)
摘要:
园区碳排放控制是实现城市低碳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实现对园区碳排放控制需明确园区碳排放组成及计算方法。本文从计算范围、计算边界出发,考虑园区内能源活动覆盖建筑、交通、市政照明、水资源及固废废弃物等方面,研究建立了各类型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同时,针对园区采用可再生能源及碳汇措施,研究其光伏发电及绿化碳汇的减碳量计算方法,建立了园区内减碳模型,最后得出园区在减碳措施下整体碳排放计算模型。通过PKPM-CC双碳云服务平台实现模型搭建及案例实践,为后续其他园区碳排放计算及减碳措施提供参考。
基于BIM软件二次开发的桥梁参数化建模研究
黄飞
2024, 16(6): 24-28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05
[摘要](56) [FullText HTML](22) [PDF 2283KB](3)
摘要: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实现桥梁信息化的一项重要技术,但一些BIM软件难以满足桥梁设计的实际需求,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桥梁参数化建模。本文基于BIM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结合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从基础的钢桁梁系统线自动生成开始,到杆件截面的定义,再到系统线与杆件截面的匹配关联,最后生成钢桁梁模型,实现了设计参数到钢桁梁参数化模型的闭环。同时,对特大桥的特殊桩基础中变径不等长的群桩基础的参数化进行了研究,实现了特殊桩基础的参数化设计。通过二次开发提高了桥梁三维设计的建模效率和准确性,为桥梁在特大桥的钢桁梁和特殊桩基础的BIM参数化设计中的运用及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网络公开招标公告数据的CIM平台建设组织态势分析
梁海涛, 郭致远, 张顺圆, 吴尚霖, 程曦蕊, 刘振元
2024, 16(6): 29-34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06
[摘要](62) [FullText HTML](22) [PDF 1495KB](1)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广泛的文献综述进行研究分析和采用基于CIM平台网络公开招标公告数据的信息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各组织在CIM平台建设中的角色、关注点和协同作用,使用聚类、词频分析等方法,阐释了政府部门在CIM平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各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同时强调了政府主导并整合产学研资源,共同推动CIM平台建设。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内部高效协同和政府对企业以及教育与研究组织的引导与监督关系对于CIM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产学研合作也在创新推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提供了对CIM平台建设组织态势的一些洞察,为实际项目提供可行性指导,有助于政府更好地推动CIM平台建设。
城市更新单元以数据获取和供给为抓手的智慧社区建造模式研究
郑洪伟, 林艾嘉
2024, 16(6): 35-39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07
[摘要](87) [FullText HTML](23) [PDF 1745KB](4)
摘要: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在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广州市聚龙湾城市更新项目为研究案例,探讨了BIM技术与数据获取技术在智慧社区建造中的结合应用,提出了基于“以设计为智慧社区技术和数据集成主体”的建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BIM技术的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够有效优化社区的工程资源配置,提升社区运营效率。该建造模式能够为城市更新中的智慧社区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有助于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基于Rhinoceros的建筑立面模型生成研究
赵今今, 李彦鹏, 熊锐
2024, 16(6): 40-45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08
[摘要](55) [FullText HTML](25) [PDF 1704KB](5)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建筑设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立面设计,研究总结了两种创新的立面生成算法。首先,基于专家系统的参数化方法,特别适用于方案设计的初期阶段;其次,采用AIGC语义分割平面图,根据该图信息将建筑部品放置在相应位置,这两种方法均支持3D模型导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包括立面材料用量、造价以及窗地比等,同时借助AIGC技术中的扩散算法,成功润色立面模型的截图,使其呈现出更为逼真的带有周围环境的效果图;最后,通过IFC数据传输格式,实现了模型向Revit的同步,为多专业协同与深度后期设计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在提高立面设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为建筑设计领域引入了新的方法和技术。
低碳视角下的数字技术在水质净化厂工程中的应用
齐维丽, 戴龙, 张辛平
2024, 16(6): 46-50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09
[摘要](57) [FullText HTML](22) [PDF 2614KB](1)
摘要:
福田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致力于实现绿色低碳、节能降耗的目标,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贯彻。本项目是亚洲最大的双层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采用BIM技术应用和绿色建造,以三维地质BIM模型为切入点,结合三维地质BIM模型与Dynamo技术的桩长校核技术,对桩基设计和施工进行指导,并安装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大大减少了建造过程与投入使用后的碳排放量。本项目对水质净化厂同类工程的数字化和低碳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基于无标记增强现实的混凝土表观缺陷检测与管理方法
赵雪锋, 陈昊东, 付亮, 马云飞, 马嘉霖
2024, 16(6): 51-57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10
[摘要](74) [FullText HTML](24) [PDF 3542KB](3)
摘要:
混凝土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传统的混凝土质量管理主要依赖于人工视觉检测,效率低下、主观性强且易出错,无法满足大规模工程项目对质量问题管理的要求。此外,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也是一个难题,传统的管理方法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本研究通过将深度学习的分类结果作为增强现实(AR)触发条件,将混凝土缺陷特征模型、缺陷详细信息和解决方案在AR的虚拟视图中清晰展示,增强了现场工作人员对混凝土缺陷的理解和修复效率。同时将识别到的混凝土缺陷与具体的混凝土ID关联起来,自动生成和更新缺陷记录,进一步提升了质量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为后续的质量追踪和分析提供了便利。
基于数维平台的市政道路BIM正向设计研究
王杰聪, 邓广辉
2024, 16(6): 58-63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11
[摘要](60) [FullText HTML](21) [PDF 3256KB](4)
摘要:
为解决现行BIM建模设计软件不能满足当下信息化成果交付需求、市政道路BIM正向设计进展缓慢、无法很好处理机场陆侧市政道路工程等交通组织复杂场景的困境和难题。本文基于广联达数维道路BIM设计平台开展市政道路BIM正向设计研究,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陆侧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实际项目依托,对项目进行道路全构件信息化处理、BIM正向设计建模分析及工程量自动计量等相关应用,得出了数维平台在精细化建模、工程量统计及成果集成交付等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验证了基于数维平台的市政道路工程全过程BIM正向设计的可行性。研究项目作为市政道路专业BIM模型一体化、工程量辅助计量、施工图输出和多专业协同设计的示范应用,对于促进市政交通行业BIM正向设计水平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基于Tekla的钢结构焊接设计工艺一体化模型构建研究
林金煌, 余宏亮
2024, 16(6): 64-69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12
[摘要](49) [FullText HTML](18) [PDF 2054KB](3)
摘要:
钢结构建筑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钢结构深化设计和生产工艺设计的割裂影响了其智能化生产和加工的发展。为实现钢结构焊接设计信息和工艺信息在同一三维BIM模型下的集成应用,本文通过分析Tekla Structures软件表达了焊接工艺信息的局限性,通过修改objects.inp文件设计用户定义属性窗口,整合工艺信息至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提出构建设计- 工艺一体化模型的解决方案,并以某门式钢框架柱脚节点为例,建立焊接工艺信息输入窗口,验证了该方法构建一体化模型的可行性。
基于BIM的装配式装修构件库管理系统研究
傅文化, 周东明
2024, 16(6): 70-75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13
[摘要](68) [FullText HTML](24) [PDF 2507KB](3)
摘要:
随着十四五期间“双碳”目标的提出,装配式装修因其低碳、节能和环保等特点得到了迅速推广。BIM技术作为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工具,但在装配式装修工程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为解决BIM技术在装配式装修领域应用受阻问题,本文利用BIM技术与Web技术,结合装配式装修构件模块化发展趋势及BIM技术在装配式装修领域的应用现状,基于Visual Studio 2019开发出一套适用于装配式装修族和模组的管理系统,提出了装配式装修构件库管理系统架构,提高模组的利用率和建模效率。该系统为装配式装修构件库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促进BIM技术在装配式装修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CiteSpace的BIM技术多领域集成二次开发发展研究
邹婷婷, 周东明, 姜福香
2024, 16(6): 76-81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14
[摘要](50) [FullText HTML](20) [PDF 2058KB](1)
摘要:
随着建筑业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原有BIM软件功能已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BIM技术多领域集成二次开发在BIM相关研究中所占比重增加,逐渐成为近年来技术创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BIM二次开发类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期刊、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剖析部分代表文献以供广大学者参考。结果表明:管理平台、仿真模拟、路径规划、物联网、协同设计、深度学习以及数值模拟等是BIM二次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BIM技术多领域集成二次开发的总结研究对我国BIM相关软件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BIM标准体系下高速公路大数据治理与应用
杨智翔, 梁舜云, 王世法, 傅霆, 刘静
2024, 16(6): 82-87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15
[摘要](57) [FullText HTML](19) [PDF 2988KB](2)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交通行业BIM与数字化规范要求,设计了用于处理高速公路信息模型与业务数据的数据治理构架,研究了适应高速公路大数据管理的统一标准数据体系和数据关联融合处理机制,搭建了高速公路大数据治理平台,实现统一编码、多源数据存储和基础数据服务等多种功能,最后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和运维养护管理,进一步实现高速公路全周期、多要素的数字化管理。
古建筑信息模型分类与自动编码技术研究
李越宇, 田晨, 孙晓阳, 张有志, 严光芒
2024, 16(6): 88-93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16
[摘要](61) [FullText HTML](23) [PDF 1725KB](3)
摘要:
本研究基于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的理论基础,结合古建筑的特点,以宋式营造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ISO12006标准的构建体系,提出了一种古建筑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方法,且基于Revit开发了古建筑自动编码插件。此插件可根据模型对古建筑进行批量赋予编码,方便信息的复用及标准信息的量化,为古建筑信息模型分类编码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双曲拱坝施工阶段BIM建模方法研究
邓北平, 李俊平, 黄宏亮, 潘永胆, 周旋
2024, 16(6): 94-99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17
[摘要](53) [FullText HTML](20) [PDF 1843KB](5)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下主要BIM建模软件双曲拱坝建模方式的优劣,旨在解决施工阶段双曲拱坝BIM模型快速切分及更新。结合白鹤滩双曲拱坝项目,基于“Revit+Dynamo”创建双曲拱坝BIM模型,对拱坝BIM模型进行快速自动切分,参数化写入对应的编码与属性,大大提高了局部深化后BIM模型的输出与更新效率,为拱坝建设的仿真分析和智能建造平台的快速应用提供了可靠的BIM模型。
一种快速机场三维净空评估可视化方法研究及信息平台系统构建
刘莹颖, 张帆, 云朋
2024, 16(6): 100-105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18
[摘要](50) [FullText HTML](20) [PDF 3173KB](3)
摘要:
围绕机场净空条件对于机场的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本文基于三维可视化、GIS及BIM技术,提出了一种快速机场三维净空评估可视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参数化等方式快速建立并融合机场障碍物限制面以及机场主要建筑物、飞行区、地形等三维模型,生成周边已有障碍物三维建筑;其次在三维图形引擎中通过地理配准技术完成整个机场及其净空的孪生映射,开展障碍物评估可视化仿真,实现以多种地理坐标输入的机场周边新建建筑的定位、限高计算与分析及批量输入输出等功能;最后打包形成机场三维净空评估可视化信息平台原型系统,为设计阶段和管理运行阶段提供便捷高效的分析工具。
BIM技术在潜在缺陷保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能性初探
董耀军, 焦婷, 席秋红, 薛栋泽
2024, 16(6): 106-110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19
[摘要](53) [FullText HTML](22) [PDF 1312KB](2)
摘要:
本文基于TIS质量风险控制机构视角,结合目前各级政府部门相关政策,分析了当下全国各省市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推行的情况及TIS机构现存问题,从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和复查阶段四个阶段提出了将BIM技术应用于TIS机构的全过程实施方案,对TIS机构管理服务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BIM正向设计技术在成都西一线绛溪河大桥设计中的应用
曾春清, 李林, 屈健
2024, 16(6): 111-116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20
[摘要](50) [FullText HTML](20) [PDF 2680KB](4)
摘要:
西一线绛溪河大桥为(55+175+55)m三跨连续下承式钢拱桥,大桥拱肋呈空间扭曲形态,造型轮廓确定困难,构造设计十分复杂且受到加工制造可行性限制较多。项目组运用Rhino+CATIA软件进行BIM正向设计,通过参数化建模、双曲面曲率分析优化、仿真计算及节段批量出图等方法,有效提升了大桥设计效率,优化了设计方案,节省了材料用量,大幅减少了钢结构深化设计周期与加工成本。同时,充分发挥PPP项目优势,在设计阶段即与钢结构加工单位建立起协同设计机制,考虑加工制造环节的需求,避免了后续的修改和设计变更。另外,项目组采用“三维模型交付为主,二维图纸交付为辅”的模式,通过BIM模型演示将结构构造细节逐一展示,有效保证了交付的实用性和完整性。
信息模型和数据同步可视化平台的研究
支文浩, 徐海洋
2024, 16(6): 117-121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21
[摘要](50) [FullText HTML](17) [PDF 1639KB](15)
摘要:
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领域的三维设计独树一帜,信息模型对现实物理世界进行了充分描述和还原,这对模型可视化和属性信息数据再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需要一项承接信息模型和数据同步可视化平台。本文研究了对信息模型数据描述、几何模型数据和属性参数数据进行了类比选择和规整处理,基于Revit平台开发了一套模型传送可视化平台查看的插件,设计了数据管理和处理、三维渲染和UI界面三个模块,描述了可视化平台承接数据源进行模型展示、可视化渲染以及接收建筑物体描述的数据信息,实现了三维模型格式和属性信息的有效融合。
基于BIM技术的边坡地质建模与有限元分析
邓云月, 王章琼, 焦漫, 高翔
2024, 16(6): 122-126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22
[摘要](59) [FullText HTML](17) [PDF 1640KB](3)
摘要:
本文通过BIM技术与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结合,建立边坡的三维地质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使用Revit应用程序接口,结合Kriging插值法开发一款具有空间插值功能的插件,并运用插件对地质数据实现地质模型的精细化建模。模型通过几何转换接口导入到HyperMesh中,进行复杂几何体的处理再进行3D网格划分,通过quality index对划分好的网格进行质量评估,以inp格式文件导入Abaqus中进行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计算,最后得到边坡失稳云图。地质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实现了BIM技术与有限元技术的结合。这种技术流程提高了对地质情况的精确反映,插值计算后的模型曲面更真实地展现了地层的实际情况。一体化研究不仅使建筑、结构和岩土工程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在一个统一模型中得以集成,而且有助于提高岩土工程分析精度和效率。
基于BIM的构件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卢皓, 俞霆, 庞凌华
2024, 16(6): 127-131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4.06.23
[摘要](52) [FullText HTML](21) [PDF 2573KB](5)
摘要:
针对构件库系统缺乏统一入库标准、数据权限及保密性存在安全隐患等痛点难点,本文基于BIM的构件库系统,搭建了基于Revit API的标准化构件库系统,旨在提升BIM构件标准化程度,实现构件快速查询和资源共享。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构件创建、构件编码、构件审核、构件加密和构件发布各个阶段,分别从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和数据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了构件实时共享和集中管控的有效途径,保证了构件使用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可复用性,积累了公司数字资产。
Revit到STAAD.Pro的模型数据转换研究
严旭, 范盛颖, 周进
优先发表 , doi: 10.16670/j.cnki.cn11-5823/tu.2017.03.18
[摘要](5843) [FullText HTML](4197) [PDF 2332KB](19)
摘要:
当前,结构专业多在计算软件中建模后再导入BIM软件,与采用AutoCAD设计的方式相比,设计效率反而降低。为实现结构BIM设计效率的提高,先在BIM软件中创建结构模型,然后转换到计算软件中,是结构设计与插件开发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基于框排架结构的设计,以Revit到STAAD.Pro的数据转换为例,对Revit建模应注意的事项以及Revit数据写入*.std文件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对Revit、STAAD.Pro及SSDD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
  • 版权所有©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
  • 京ICP备17057008号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兴化路2号院1号楼
  • 电话:010-64517910 邮编:100013
  • 微信号:tmjzgcxxjs  QQ:3676678954  E-mail:tmqk@cgn.net.cn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 技术支持: info@rhhz.net